美好的愛情,不止值得等待,更值得經營
- BC admin
- 7月17日
- 讀畢需時 10 分鐘
青澀的愛情故事裡,最悲劇的,莫過於「當男孩遇見心儀的女孩,卻發現…她已經有男朋友了」。 然而,「真實的生命故事,永遠有著最棒的劇本,每件BCAG的訂製珠寶,也因此而獨特、雋永」,在超過二十年的訂製珠寶生涯中,我不知道說過多少次這句話,每次記者、朋友問我「這麼多作品中,你最喜歡哪一件?」我還真的無法回答。不過,這次要說的故事、要分享的作品,其獨特性(或者說奇怪之處),在BCAG所有作品中,不得不說,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,讓人特別印象深刻,你讀到最後就知道。
以下為真實故事、未改編。為維護故事主人翁之隱私,故事中的所有人名照慣例經過置換:男主角 - 石毅,女主角 - 洪玲珊。 文中照片皆為男主角提供之真實照片,動畫風格圖片則為真實照片經AI處理。
訂製面談筆記
已經不記得當時與這對即將結婚的新人聊了多久,但他們的故事橫跨了很長一段時間。
「玲珊對我很珍貴,我跟她在一起時,比跟任何人相處都自在」
「她好有愛心。美好、溫暖、有愛心,是不可多得的好女孩。這段話我已經在心裡記了十年,隱約就是為了今天要訂製我們的婚戒。」
「我們的婚戒不需要鑽石,但我希望我們的婚戒可以用十字的一橫、一豎,表達我喜歡『妳』、妳喜歡『我』。」
「交疊出的十字,代表我們,也代表我們共同的信仰與信念」
「石毅是個很有樂趣的人,陽光又健康!並且因為愛主,所以很樂觀。並且他既聰明又有創意。」
「他對我來說,就是我小時候想像的王子,自信、陽光、聰明!」
「他對我的缺點,也有絕對的包容。」
故事的開始,是2000年,雙方都還是學生,石毅第一次見到在美術館上班的玲珊,就深深地被吸引,無奈當時女方已經有男朋友,基於個人原則,石毅覺得不應該展開追求;就這麼三年過去,石毅心中的悸動沒有任何消退,忍不住跟自己說「交個朋友應該可以吧?」,於是鼓起勇氣約了玲珊,等她下班簡單喝杯飲料、碰面聊聊。滿懷期待又充滿緊張的石毅,總算等到了玲珊下班的時間,沒想到當天玲珊的男友恰巧意料之外地來找她,見面之約只好取消。石毅也把這個事件當成上帝給他的提醒:現在不是適當的時機。因此石毅決定遵守自己的信仰與價值觀,暫時放下心中的思慕之情。
人生就這麼悄悄地繼續流淌,又過了三年,身為交換學生的石毅正在澳洲留學,收到了兩人的共同朋友Jenny分享了一首玲珊寫的詩「再大的風,再狂的浪,也別想腐蝕我們的嶙峋傲骨!」,才又想起了玲珊。因此,2007年,當石毅回國,為母校的社團「紅樓詩社」演出時,便邀請了Jenny與玲珊一起來欣賞演出。「看他表演,會有一種小粉絲的感覺」玲珊回想當年的時候這麼說,但當時石毅並不知道。

直到2008年約玲珊一起看京劇,才有了兩人第一次的單獨相處,這距離第一次見到玲珊,已經有將近八年的時間,石毅也總算等到了單身的玲珊。
醞釀了八年的思慕之情,怎能不發酵出一點什麼? 石毅開始密集地與玲珊聯絡,訊息、通話、交換書籍與分享心得…。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,陸續有了幾次約會,尤其是兩人一起參觀故宮的那個週末,簡直是上帝為兩人量身訂做了文藝愛情片的約會情節。在初春微涼的三月,某個星期五,石毅約了玲珊陪他去一個幼兒園表演魔術,之後一起晚餐,隔天又約了一起到陽明山走走,再到故宮參觀,兩人聊了一下午。

「結果在故宮的下午,就只看了清明上河圖。她的想像力、所關注的事物,都讓我覺得好迷人喔!」石毅整個人已經完全跌進用思慕釀了八年的滿缸瓊漿。而他並不知道,其實當天玲珊心裡也默默地對他有了一些想法:「哇!這男生是真的喜歡小朋友的。而且,誰能跟我這樣一幅畫看一下午啊~」。
並未表達出心意的兩人,彼此都偷偷地、飛速累積著情意。之後還一起報名了路跑,兩人一起練跑、聊著更多聊不完的話題。有一次聊起了石毅的一個隱藏小才藝 -「魔術方塊」,身為一個優秀的業餘玩家,石毅只需要略多於一分鐘的時間,就能解開一個魔術方塊。玲珊驚嘆於他解魔術方塊的高速手法,興奮地說也想學學;心儀的女生說想學魔術方塊,哪有拒絕的道理? 但一項新的技藝,又哪裏是可以速成的? 沒能天天見面的兩人,這魔術方塊課程,透過電話「遠距教學」了足足有兩週左右,一邊教魔術方塊、一邊談心,也奠定了彼此更深的認識。「連我自己都快受不了自己,怎麼這麼笨都學不會,可是怎麼有人可以這麼有耐心啊!?」玲珊回憶道。並且,正是在石毅一點都沒察覺的這個時刻,玲珊心裡對自己默許「這個男人,可以嫁~」。

故事感覺應該在這階段就差不多可以收尾,進入美滿幸福的交往了吧? 男有情,女友意,還有什麼能阻止他們的?
正當兩人根本就像是在玩「四目相對,看誰先笑」的遊戲似地,看誰忍不住先告白的時候,石毅收到了兵單。入伍時,他告訴自己要每週寫一封信給玲珊,並計劃在入伍滿一年的那天,讓她知道自己的心意。然而,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,出乎意料的是,石毅入伍才沒多久,兩人就因為身旁朋友們拼命敲邊鼓而提早開始交往,可是由於石毅心中一直還有個期待:希望交往的對象能夠也是基督徒,這期待與現實的落差造成了兩人的矛盾,短短一個月後就分手了。分手時兩人約定,直到石毅入伍滿一年前都暫時不見面,讓彼此好好面對自己的內心、冷靜思考一下。在這段期間,石毅依舊每週寫一封信給玲珊,一封又一封,累計52封信的時候,石毅入伍也滿一年了! 他約了玲珊見面,並請她把52封信都帶著。
52封信,竟然一封都沒開!?
許久沒見面的兩人在咖啡廳坐定,周圍的空氣裡包裹著一層層期待與緊張。石毅戰戰兢兢地問玲珊:「妳有把信帶來嗎?」,她疑惑地點點頭,把52封信拿出來放在桌上,石毅這才發現…她一封信都沒開!!! 「我當時應該整個人都石化了吧…」回想這段往事時,石毅苦笑地說。但事已如此,也沒辦法,他請玲珊把信一封封拆開,全部照順序放在桌上,然後請她把每封信第一行的最後一個字串起來讀…這下換玲珊石化了…,「原來他對我的心意一直這麼堅定、深刻…」,再怎麼多的不滿或傲嬌,也敵不過這樣真摯的情意,石化的玲珊又很快地被融化了。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們對彼此的心意了,這次,兩人正式交往。
真實的愛情故事,往往不是一句「Happily ever after」就帶過,兩人在接下來的交往過程中,還是有著大大小小的爭執與摩擦,心意堅定的兩人,在各種或溫和、或激烈的溝通中磨合,石毅不間斷地為玲珊禱告,而上帝也在兩人的關係中默默做工,終於在兩人交往兩年八個月的時候,石毅心中的一大願望得以實現:玲珊受洗了。
這時,兩人已經認識了超過11年,石毅也準備跨出重要的下一步。喔!不,不是求婚。由於兩人所屬的教會,建議情侶在結婚前都要經過「婚前輔導」的過程,而石毅覺得如果邀請玲珊去婚前輔導,不就等於求婚了嗎? 他認為一定要給對方一個正式而有誠意的「求婚前輔導」,於是他決定親手織一條186公分長的圍巾,與他的身高相同,象徵把自己全部送給對方。(撇開為什麼會想在盛夏來臨前的六月天送圍巾不深究,這真的是很老派而浪漫的舉動啊!)。「其實我不會織圍巾,但我相信只要願意就可以做到,就像我也沒有結過婚,但我相信我可以做個好老公!」,不懂得毛線編織的石毅,決定自己用紙板、木棍等材料,做一台織布機,用紅色的毛線作為經線,象徵玲珊(因為她姓洪),用彩色的毛線作為緯線,「因為有她,才讓我生命多彩」。
石毅自製的織布機與圍巾編織過程
並在圍巾完成後,精心安排了浪漫的晚餐約會,兩人有說有笑地享受了平常也偶爾為之的浪漫約會,但這次有點不同,在晚餐後的甜點時間,餐廳送上了一份特製「甜點」,玲珊一邊看著石毅微妙的表情,一邊充滿好奇地緩緩打開甜點盒子,裡面是捲起來像個蛋糕的圍巾,石毅則一邊說出了他「求婚前輔導」的心意。而後,在兩人順利完成為期將近半年的婚前輔導後,兩人商量好,石毅打算正式向玲珊的父母提親。

故事看到這邊,你應該已經想到 … 咦?那真正的求婚呢? 這次,當然也是有著滿滿的誠意。在策劃正式求婚時,石毅想到,在過往聊天時,玲珊曾經跟他分享過,由於她屬於比較低調的個性,如果有人要跟他求婚,她會希望「不要很多人、太高調的那種,但又希望有眾親友的祝福」,面對這樣的期待,即使是充滿創意的石毅,也不禁苦惱,「這期待真是讓我覺得十分挑戰,不能有很多人一起到場、又要有眾親友的祝福?」可是就像他說過的「只要願意,就一個定可以做到」。還記得他們正式交往之前,曾經去故宮約會、看清明上河圖嗎? 石毅一直對那天印象深刻。做了些功課之後,發現故宮有一套由24張明信片組成清明上河圖的周邊商品,於是石毅找了玲珊生命中的24位至親好友,包括家人、手足、死黨、姊妹淘、主管、好同事...等,一個個與他們聯絡,請每個人用一張明信片的篇幅,告訴玲珊應該嫁給石毅的理由,然後收集起來,送給玲珊。兩人多年的友情、愛情,以及一起度過的人生經歷,加上石毅的用心安排,有著24位至親好友的助攻,求婚當然成功!(可以請到對方數十位親朋好友一起幫忙完成這樣的求婚,不得不說石毅真的是好人緣啊!)
組成清明上河圖的24張明信片,承載著24位親友支持玲珊嫁給石毅的祝福
其後,兩人來到BCAG,希望能訂製來自他們愛情故事的婚戒。
「她好有愛心。美好、溫暖、有愛心,是不可多得的好女孩。這段話我已經在心裡記了十年,隱約就是為了今天要訂製我們的婚戒。」
而故事開頭提到關於這對婚戒的獨特性,或者應該說其中男戒的獨特性,到底是什麼? 現在就來解答:
除了故事開頭引用了許多他們希望放進這對婚戒的設計概念、造型與意義之外,石毅還提出了一項要求。
「我還有一個比較…不太一樣的要求,不知道可不可以? 」
「我希望我的婚戒是戴在食指,寬版,並可以…放進耳朵…就是耳廓(一邊用手比劃著)的這個空間裡 XD」
「因為古代文人戴的『戒指』,是『戒斷指責別人』的意思,我希望每當發現自己手指著別人時,都能把手指收回來,反思自己。」
「至於把戒指放在耳朵,是我自己比較奇怪的習慣啦!我在想事情的時候,習慣把戒指拔下來塞進耳闊的這個洞裡…」。

因此,這個戒指成為BCAG超過三百件訂製作品中,唯一除了要量戒圍,還要量耳廓內徑的婚戒。
BCAG的訂製婚戒中,少數兩個完全不同設計的戒指
最後來談一談設計的概念,這對婚戒,取名 - Awaits。
美好的愛情,不止值得等待,更值得經營。
涵括了兩人愛情長跑、相互等待、堅定不移的愛情與友情。
女戒取了玲珊在向石毅學習魔術方塊時,心中默許「這個男人可以嫁」的那個關鍵時刻,用戒圈表面凸起與下凹產生的高低界面,巧妙地形成十字的意象,是兩人都希望婚戒能包含的意義:
「我們的婚戒不需要鑽石,但我希望我們的婚戒可以用十字的一橫、一豎,表達我喜歡『妳』、妳喜歡『我』。」
「交疊出的十字,代表我們,也代表我們共同的信仰與信念」
並且也利用這樣的造型,讓所產生的十字,看起來也像是一道十字光芒。
「石毅是個很有樂趣的人,陽光又健康!並且因為愛主,所以很樂觀。並且他既聰明又有創意。」
「他對我來說,就是我小時候想像的王子,自信、陽光、聰明!」

男戒則採用獨特而精密的手法,在兩個軸度都是弧面的獨特戒圈造型上,雕刻出視覺上是兩條直線交叉出來的鏤空十字,詮釋石毅那願意「滴水穿石」的耐心、決心與毅力。此外,由於這個男戒的內徑是他的戒圍,外徑又要符合他耳廓內的空間,如果不運用特殊的設計,這個戒指的規格遠將會超過一般戒指適合配戴的厚度與重量,因此在設計時採取了特殊的剖面造型,讓戒指既可以滿足內外徑巨大差異的需求、實際重量盡可能減輕,配戴起來仍然舒服、自在,並且能完美貼合、嵌入他的耳廓。造型表面的兩道陵線,保護著弧線內凹、有著鏤空十字的戒指表面。這些設計細節包含著玲珊說的:「他對我的缺點,也有絕對的包容。」也詮釋著石毅說的:「玲珊對我很珍貴,我跟她在一起時,比跟任何人相處都自在」。
這個故事說完之前,還有一個插曲:婚戒完成時,石毅來取婚戒。打開戒指盒的時候,石毅露出了滿意又帶點驚喜的笑容;但我們都沒料到的,是他在試戴戒指的時候,腦中突然被喚醒的一段記憶,他驚訝地說:「我突然想起來,我從高中的時候就一直想找一個有著鏤空十字架的戒指! 這麼多年過去,我自己都忘了這件事,沒想到在這個時候找到了!!」
婚戒完成後,石毅又安排了一次溫馨浪漫的求婚
前面已經說過,真實的愛情故事,往往不是一句「Happily ever after」就帶過,從他們結婚,到我把這個故事寫出來的這時候,石毅與玲珊兩人已經結婚超過十年,育有三女。生命給他們的挑戰比一般家庭更多,他們的長女有先天性心臟病,從出生到出院,動了四次心臟手術,每一次都是鬼門關前走一遭,不僅孩子本身辛苦,對身為父母的他們來說,也無疑是一次次的煎熬。但兩人憑藉著對彼此、對孩子的愛,以及對上帝的信心,在禱告裡一次又一次地把人生中的挑戰與擔憂交託給神,不讓生命的難處成為兩人感情的磨耗,反而對愛情、對家庭都更加堅定;而他們的禱告也如此蒙神垂聽,他們的大女兒不僅奇蹟般地度過險境,更已經是個國小四年級的小少女了!

現在的石毅,正在準備超難考、合格率超低的律師資格考試,並「矢志要透過有趣、有用、有溫度的方法,讓幸福婚姻成為一種流行!」而他們夫妻,也真的身體力行,一直用有趣、有用、有溫度的方法,活出他們的幸福婚姻!
「開花結果」只是愛情的開端,從青澀到熟成,才是愛情真正的模樣。
留言